10月16日深夜,家住杭州笕东嘉苑的曹先生家突发火灾,家里被烧得一片狼藉。
好在邻居及时打开房门,妻子和一双儿女成功逃生,没有造成人身伤害。
深夜惊魂
电池自燃把家烧了
“孩子在呼喊救命的时候,楼上的人把我们的门打开了,唯一庆幸的是钥匙是插在门上的。”回忆起那场火灾,曹先生仍心有余悸。
火灾发生在10月16日深夜,曹先生当时并不在家。从火场逃生的妻子带着一双儿女,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。
“当天晚上12点左右,我听到客厅有‘呲呲’的声音。”曹先生的儿子小曹回忆,“当时我就从卧室起来之后,有块电池就一直在喷黑烟和火,外面的柜子也着火了。”
危急时刻,楼上邻居闻声赶来帮忙打开房门,将三人救出。
大火很快被扑灭,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其他住户损失,但曹先生的家已被烧得不成样子。
消防部门出具的火灾认定书显示,起火原因“排除外来火源和遗留火种,不排除两轮电瓶车蓄电池充电过程中热失控引起火灾”。
根据《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》,禁止把电动车电池带回家充电,就是担心发生此类意外。然而,规定之下,悲剧依然发生了。
追根溯源
超标电池与来历不明的充电器
小曹告诉记者,他的电动车是7月15日在门店购买的某品牌车。
因觉得原装电池容量较低,他想换一块容量更大的电池,于是通过之前修车认识的刘师傅,花2300元购买了一块电池。这块电池电压高达72伏55安,而根据电动车新国标,蓄电池电压须小于或等于48伏,显然是一块超标电池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这块电池的来源颇为蹊跷。刘师傅跟记者见面后表示,自己卖给小曹的电池是“二手的,哪有品牌”。
在后续见面中,刘师傅展示的同型号电池上,生产信息已被打磨掉,只能看出生产企业在外省,生产日期是2024年2月。
“厂家的名字为什么抹掉了?”面对记者询问,刘师傅回答:“这我不知道,拿过来就是这样子。”
不只是电池,充电器的问题同样严重。小曹花45元在某二手平台购买的二手充电器,被标注为“锂电池专用充电器”,但产品信息里没有生产厂家和产品编号。
![]()
交易过程也充满疑点:“当时他承诺是可以正常使用,走平台怕麻烦,强调说就走线下。”小曹说,双方在一个小区门口完成了交易,他对卖家身份一无所知。
责任难辨
三方违规共酿苦果
在这场火灾中,从电池到充电器,再到充电行为本身,三方都存在违规行为,使得责任认定变得复杂。
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工作人员明确表示,拆解保养过的锂电池存在安全隐患:“要拆解维修过的电池,应该讲都是有安全隐患的。”
对于小曹购买的二手充电器,协会工作人员指出:“正规厂家出来的充电器的标识,包括生产日期、厂家信息,我看都没有,严格上来讲,是不完全符合标准的。”
卖电池的刘师傅表示愿意承担部分责任:“比如他这个鉴定显示是2万元左右,他一半,我一半,差不多。”但他同时认为,问题可能出在充电器上。
然而,寻找充电器卖家却困难重重。记者尝试通过二手平台联系卖家,在显示已读后,遭到对方拉黑。
二手平台客服表示,因交易未在平台完成,查询不到卖家信息,需通过司法途径获取。
律师马林冰分析:“车辆入楼充电的行为显然存在安全隐患,作为电瓶车的使用者和充电行为的实施者,对车辆的充电安全负有直接责任。如因电器产品存在缺陷,那么电池或充电器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。”
曹先生坦言:“我们也有责任的,我们也可以做出让步。”
据国家消防救援局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:全国在用电动自行车总量约为3.8亿辆,其中,80%的电动自行车火灾源于非法改装电池与入户充电。
9月1日实施的电动自行车新国标,明确控制器、蓄电池、充电器要具有相互协同的功能,从技术上增加了篡改难度。然而,再严格的规定,也需要使用者的自觉遵守。
电池可以更换,家烧了可以重建,但生命不能重来。这起火灾再次警示我们,电动自行车安全,容不得半点侥幸。
来源:台州晚报、小强热线浙江教科
一个操作把家烧了!浙江爸爸痛悔!不少人也这样做
免责声明:本文来自网友发表,不代表自贡在线APP观点和立场,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与自贡在线APP联系删除!未经自贡在线授权,禁止转载!举报电话:18909006163